他扎根生產一線,向實踐學習、向問題學習、向能者學習,練就一身“武藝”。他帶領團隊完成“獨木橋上騎摩托”的挑戰,實現億元級的科技增效。他就是中石油錦西石化公司煉油聯合六部裝置負責人匡立全。
2007年7月,匡立全大學畢業后來到錦西石化重油催化車間實習,按照車間對“新兵”培養慣例,他要從最基層的司泵崗學起。
匡立全的師傅劉麗華是一個有著20多年經驗的“司泵行家”??锪⑷刻焱瓿刹帘?、記錄、巡檢以后,剩下的時間就是觀察師傅怎么干活?!八袀€小本子總不離手,我在哪干活,他就在一旁觀察記錄?!碧崞疬@個好學上進的徒弟,劉麗華稱贊有加。
此后,在擔任催化裝置反應崗操作員的6年時間里,匡立全得到了集團技能專家侯傳江師傅的指導。從那時起,匡立全和師傅侯傳江聯手成立技術攻堅小組,兩人天天泡在操作室,師徒二人默契配合。
匡立全負責精密計算,師傅負責監督與把控操作,兩人一遍遍尋找確認反應再生流化系統的“瓶頸”,一段段試驗流化介質注入的敏感位置,一個個調整流化介質孔板達到最佳注入量,一步步解決兩再生器流化偏流、系統壓降和催化劑藏量平衡、系統壓降和催化劑密度最優化參數問題。他們最終達到了平穩裝置最大催化劑循環量和最優的劑油比,為系統性優化、科技攻關項目奠定最優的裝置工藝條件基礎。
為了學習和熟悉現場儀表位置,裝置框架19層79米高的沉降器,他一個班爬上爬下五六趟是常有的事。一次夜里,匡立全監盤時發現催化劑流化異常,造成第二再生器主風偏流。他果斷調整操作,和班組成員在一分鐘內進行應急處置,成功避免了一次停車事故。
2019年3月,羽翼漸豐的匡立全迎來了一次職場“大考”——擔任系統性優化操作、改善產品分布、提高汽油和液態烴收率的科技攻關項目負責人和執行人。
收率提升零點幾個百分點,帶來的是成百萬上千萬的效益。這背后,操作層面要改變使用20余年的操作方法;技術層面要運用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大量計算和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趨近極限的操作新方法,難度不言而喻。
“這等于讓一個開慣了高速三車道的司機去騎摩托車過獨木橋?!眲偨拥秸n題時,匡立全的心理壓力陡增。
匡立全深知這次“破冰”行動的艱難。從那時起,他天天泡在主控室,與班組員工一起進行計算、調整參數、監盤,逐步滲透新的操作方法和理念。經過幾個月的連續攻關,裝置汽油和液態烴收率合計增加到63.73%,完成62%的攻關計劃指標,為企業帶來8867萬元的增效。
2021年,匡立全進一步向技術的藍?!吧顫摗?。他通過嘗試新配方催化劑及操作新方法,最終將汽油和液態烴收率提高到65.06%,為企業再增效益6712萬元,裝置運行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匡立全負責的以上兩次技術攻關共為企業帶來近1.6億元的增效。此外,他負責的重催裝置煙氣氮氧化物排放創新攻關項目也獲得中國石油集團一線創新成果二等獎。
9月12日,由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提供專利技術、全套工程設計、成套設備及控制系統的韓國韓模公司變壓吸附(PSA)制燃料電池氫撬裝裝置一次試車成功,所產氫氣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質子交換膜燃料電...
9月21日,中國石化西南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焚燒裝置點火成功,各項指標運行正常,標志著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工業廢棄物終端處置中心進入連續生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