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9月17日,在湖南化株洲召開的2022鈦白粉行業創新大會暨高新技術交流會上,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任畢勝指出,近年來業內外企業的紛紛投資鈦白粉項目,可以預料,數年以后即使其中一部分能夠實現,中國鈦白粉總產能有可能超過1000萬噸/年。屆時,市場前景和行業面貌實在無法想象。
產能集中度不斷提高
據畢勝介紹,2021年,我國鈦白粉行業具有正常生產條件的全流程型生產商共有42家。其中,純氯化法工藝2家,同時具有硫酸法工藝和氯化法工藝3家,其余37家都是硫酸法工藝。當年行業有效總產能為460萬噸/年,總產量為379萬噸,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2.39%。
42家全流程型鈦白粉生產商中,去年實際產量達到9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企業1家;產量達到1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企業11家;產量達到5萬~10萬噸的中型企業8家;其余22家生產商均屬于小微型企業。
前12家鈦白粉生產商去年的綜合產量為265萬噸,占行業總產量69.92%;8家中型企業的綜合產量為60萬噸,產量占比為15.83%;其余22家小微企業的綜合產量為54萬噸,產量占比為14.25%。
去年全國5家氯化法企業的氯化法鈦白粉綜合產量為3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9.90%;占金紅石型鈦白粉產量12.00%。
業內擴產業外加盟,使近期產能劇增
畢勝指出,近期現有生產商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已經公開的現有鈦白粉生產商正在實施的擴建或新建鈦白粉項目中,2022--2023年至少有6個項目將建成投產,新增規模在45萬噸/年左右。到2023年末,鈦白粉行業現有企業的生產總規模將達到505萬噸/年以上。
公開信息顯示,現在正在建設,2022-2023年完成的業外投資鈦白粉項目至少有4個,設計產能達到66萬噸/年以上。這樣,到2023年前,中國鈦白粉的總產能將至少達到570萬噸/年。
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任畢勝
本末倒置產業鏈,新能源副產鈦白粉
畢勝強調,當前令鈦白粉行業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綠色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的興起,業內外大批磷酸鐵或磷酸鐵鋰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或籌建中,這其中大多數是從鐵源開始。鐵源最方便和經濟的渠道是硫酸亞鐵,而硫酸亞鐵是硫酸法鈦白粉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副產品。這樣一來,硫酸亞鐵也就從硫酸法鈦白粉曾經的沉重包袱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
目前,各地有大批新能源項目正在上馬或醞釀籌劃中(包括非鈦白粉企業),從而顛覆了行業以往的認知,出現了主產硫酸亞鐵而副產鈦白粉的本末倒置的產業鏈。這實質上也就避開了硫酸法鈦白粉受限制的政策瓶頸。純鈦白粉業務的5家上市公司(中核鈦白,安納達鈦業,龍佰集團,金浦鈦業和惠云鈦業),全部在規劃建設磷酸鐵新能源材料項目,而鈦白粉行業非上市企業或非鈦白粉行業企業有此舉措的還要多得多。這些項目中的大多數磷酸鐵產能為10萬-20萬噸/年,對應的副產品鈦白粉的產能為15萬-30萬噸/年。
畢勝指出,綜合以上數據,即使不含新能源材料涉及的鈦白粉產能,到2023年,中國鈦白粉總產能將達到570萬噸/年以上,大約占全球鈦白粉總產能920萬噸/年的62%。如果以83%-85%的行業正常開工率計,屆時鈦白粉的年度總產量將達到470-480萬噸左右。
全行業將面臨鈦礦原料短缺瓶頸
畢勝指出,到2023年,我國沸騰氯化法鈦白粉產能將達到90萬噸/年以上,每年將需要140萬噸左右的高品位鈦原料。除國內部分地區小型冶煉廠能提供少量產品以外,絕大部分只能依賴于國外進口優質鈦礦再加工提煉,或者直接進口高品位鈦原料。但近年來,多方信息表明,國際市場上高品位(TiO2≥92%)鈦原料的發掘或生產非但無大的進展,還在呈下降趨勢,未來沸騰氯化法鈦白粉所需的鈦原料供求關系緊缺將是不爭的事實。
畢勝認為,對于新上的沸騰工藝氯化法鈦白粉項目,基礎條件除了需要高額的投資和高端的技術和人才以外,高品位鈦原料的穩定來源又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據畢勝介紹,2021年,除了進口的沸騰氯化法用高品位鈦原料以外,全國鈦礦的總消耗數量超過900萬噸。去年,全國的鈦礦進口量為380萬噸,國內產量大約有650-700萬噸,總體上滿足了市場需要。
畢勝預計,到2023年,鈦白粉行業所需鈦原料達到1300萬噸以上,其他涉鈦行業大約需要鈦礦120萬噸,市場需求鈦礦總量約1420萬噸以上。如若國內數十個新能源項目中的一部分建成投運,鈦礦的需求量必將再大幅增加。
目前,國產鈦礦主要產地四川攀西地區、河北承德地區以及山東、新疆等地較小礦山,產能的擴增程度有限。而進口礦的數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到港船期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2022年6月,全國的鈦礦進口量為26.87萬噸,同比減少24.96%;1-6月,全國的鈦礦累計進口量同比下降24.28萬噸,降幅為12.27%。畢勝分析說,未來,鈦礦原料的市場供求失衡是大概率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全行業只有攀鋼釩鈦、龍佰集團、云南大互通、中核鈦白、富民龍騰等5家企業具有自備鈦礦原料資源,其余的產家只能通過不同的渠道外購原料,這在很大程度上給正常生產帶來不確定性。畢勝指出,不但沸騰氯化法鈦白粉生產所用的高檔鈦原料供應是一個難題,硫酸法鈦白粉也同樣面臨鈦原料短缺的瓶頸。
9月14日,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簡稱“三品”實施方案),要求各相關單位推動原材料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